一👩🏻🎤、文章內容順序依次為🦯:
中文題目🧑🏽⚖️、英文題目、作者(請於腳註註明本人專業、年級、姓名👨🏼🚒、聯系方式、導師)、中文摘要🎏、關鍵詞、正文和參考文獻🗄🦶,英文摘要如有必要可加至全文末尾。
二、題目及標題🤽🏻:
題目、正文一級標題與作者姓名居中書寫👨🦯🕝。“摘要”🈳、“關鍵詞”左對齊頂格書寫。一級標題居中,二級標題左對齊頂格書寫,三級標題前空兩個字符。
中文題目用3號黑體加粗👱🏿♂️🌯,英文題目為Times New Roman 字體12號✋。作者用宋體五號。一級標題用4號黑體加粗🛍️,二級標題用小4號宋體加粗,二級標題括號應為中文狀態下打出;三級標題為5號宋體🧑🏻🦲,其余款項格式與正文格式相同。
三、摘要和關鍵詞:
“摘要”和“關鍵詞”為5號宋體加粗✯,“摘要”兩字中間空兩格,具體內容為5號楷體👨🦯➡️,具體內容5號字體,中文為楷體👩🏻💼,西文為Times New Roman🤞🏽。“Abstract”和“Key words”為5號Times New Roman字體🖕。每個關鍵詞之間用兩個空格隔開,關鍵詞與摘要靠正文左邊頂格書寫🪿。
四、正文👩🏻🦳🍄:
5號字體🥷🏿,中文為宋體,西文為Times New Roman⛹️。出現較大數字應使用分隔符🧝🏼♂️,正文段落首行縮進兩個中文字符。全文應有頁碼🙇🏽,頁碼按阿拉伯數字在頁腳居中連續編排,頁碼為小5號宋體。頁邊距:上25.4毫米🥩,下25.4毫米,左31.75毫米,右31.75毫米。段落均采用1.2倍行距👨🏽🦱。
五、註釋體例:
文中註釋采用腳註,每頁重新編碼,註碼置於引文結束的標點符號之後右上方,用“[ ]”形式。註釋字體小5號宋體✊,單倍行間距。
(一)中文註釋
所註內容有:序號(朝代💂🏿、國籍)作者👩🚀:文獻名,卷次🍦,版次,出版者🧑🏿🌾,出版時間☝🏻🧖🏻♀️,頁碼🏊。作者後用冒號☄️,多個作者之間用頓號隔開,作品加書名號🫵🏽,註釋各部分內容用逗號隔開↕️。例如🫶🏻:
(1)專著:[1] 周鯁生:《國際法》上冊🤢,商務印書館1976 年版🌉,第156 頁。
(2)論文:[2] 王家福☝🏼、劉海年👩🎨、李步雲:《論法製改革》🏋🏽♀️🧑🏿🔬,《法學研究》1989 年第2期。
(3)文集:[3] 龔祥瑞⛲️:《比較憲法學的研究方法》,載《比較憲法研究文集》第1冊,南京大學出版社1993 年版🔁📒。
(4)譯著🧓🏿:[4] [英]梅因👷:《古代法》,沈景一譯,商務印書館1984 年版,第69頁♑️。
(5)辭書🤹🏻♂️:[5]《辭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79年版,第932 頁📺。
【註意】
(1)非直接引用原文的🍾,註釋前加“參見”♣️🧑🏼🦲。非引自原始出處的,註釋前加“轉引自”。(2)數個資料引自同一出處的🧓🏿,註釋采用🏋🏻♂️:“前引①,某某書,第×頁”。
示例:
[1] 參見(德)英格博格·普珀:《法學思維小課堂》,蔡聖偉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年版,第53 頁。
[2] 參見前引[1],普珀書,第56 頁
(3)引文出自同一資料數頁的🦅,註明“ 第x 頁至第x 頁” 。引文出自報刊的,不要“載”、“載於”字樣。例如:王啟東:《法製與法治》🫣,《法製日報》1989 年3 月2 日。
(4)原則上不引用網上資料。確有必要的♖,應註明詳細網址,無需註明日期👨🏿🦳。例如⌚️: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2010)滬二中民一(民)終字第971 號民事判決書,載http://www.fabang.com/a/20130313/597477.html
(5)引用古籍應在作者前註明其朝代。例如:(清)沈家本🤘🏻:《沈寄簃先生遺書》甲編,第43 卷🚷。
(二)西文註釋
(1)英文註釋應註明:作者🫰🏽,文獻名👱,卷次,版次,出版者⚓️,出版時間,頁碼。著作或者文章名使用斜體🧓🏿。著作或文章名的首字母及實體詞的首字母須大寫。作者姓名以“名前姓後”的順序書寫🧏♀️,須在作者前註明其所屬國家,在()內註明。多個作者的,在最後兩位作者之間用“and”或“&”連接。作者為三人以上,也可只註明第一作者,其後用“et al.”(意即and others)標註。
(2)著作或者文章名使用斜體😵。著作或文章名的首字母及實體詞的首字母須大寫✈️。
(3)數個資料引自同一出處的,註釋采用:“前引[2],××書,第×頁”或者“前引[2],××文🥌,第×頁”。兩個註釋相鄰的,可采“上引某某書(文) ,第×頁”🧑🏻💼。
(4)非引自原始出處的🫰🏽,註釋前加“quoted from”🚛。應盡量避免轉引。
(5)頁碼用“p.”(單頁)或“pp.”(多頁)標註🕵🏼;段落用“para.”(單段)或“paras.”(多段)標註;卷次用“Vol.”標註🎡;版次用“ed.”標註👨🏻🦯➡️。
示例:
[1] F. H. Lawwon & B. S. Markesinis, Tortious Liability for Unintentional Harm in Common Law and the Civil Law, Vol.Ⅰ,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2, p.106.
[2] (America)William L. Prosser, Handbook of the Law of Torts, 4th ed., St. Paul,Minn.: West Publishing Company, pp.244-246.
[3] (America)Richard Wright, Causation in Tort Law, 73 Calif. L. Rev. 1735 (1985).
六😈🧑🏽🔬、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置於正文之後。參考文獻具體內容須標明序號。“參考文獻”四個字為4號黑體加粗居中,具體內容為5號字體,中文為宋體🪕,西文為Times New Roman♉️。序號左頂格🫃🏻,並用數字加方括號表示⚉💆🏻♂️,如[1],[2],[3]……🏩👡。參考文獻內容為1.2倍行距,采用懸垂縮進中文2個字符。 每一參考文獻條目的最後均以英文格式的句號“.”結束🔴。示例👰🏻♂️:
1.專著類:[1] 盧宇蓉.加重構成犯罪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4.
2.論文類🌰🟪:[1] 皮藝軍.“虐童”淺析[J].青少年犯罪問題,2013(1).
3.譯作類:[1] [意]切薩雷·貝卡利亞.論犯罪與刑罰[M].黃風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4.網址類:[1]http://www.court.gov.cn/wenshu.html.2016年5月4日.
5.電子文獻需標明序號🫷,主要責任者💂♂️🍍,電子文獻提名,電子文獻的出版或可獲得地址⌨️,發表或引用日期(任選)🔡。例如🙋🏻💛:
[1]姚伯元,畢業設計(論文)規範化管理與培養學生綜合素質.中國高等教育網教學研究,2005-2-2.
6.外文書名用斜體標註,出版信息(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不用括號擴註🏋🏿♂️👰🏽,除期刊文章外不用標註頁碼🧑🏻🦱;例如:
[1] Powell, Welter W. “The Health-Science Information Struggle: The Private Information Industry versus The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07 (15 July 1982), 2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