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開放才能進步”,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既是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成功經驗,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從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高度,以“一帶一路”建設為主線全面擴大對外開放,成為了新時代中國參與全球化的基本立場。
近年來,最高人民法院為充分發揮保障對外開放的司法職能,先後出臺了多份司法文件和指導性案例。此次《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服務保障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更是立足新情況、統合各方面、明確大方向的製度創新,開啟了司法保障對外開放的新裏程。
立足新情況,把握大變局時代全球化的新風向
當前我們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正見證著一次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變化,正經歷著一場國際體系和國際秩序的深度調整。尤其是新型冠狀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更令國際局勢日趨復雜,新情況和新挑戰的頻現必將促使全球治理理念產生新的轉向。此次《指導意見》恰是基於全球治理的新情況,立足我國對外開放大局,重申了中國推動全球治理法治化的基本立場。
一方面,《指導意見》突出了全球化的新內涵和新變化,強調了司法對國際規則體系發展的影響。《指導意見》開篇便指出了全球治理體系變革已成為新一輪全球化的必然趨勢,而推動合作共贏開放體系建設更是變革的應然方向。不同於以往全球化以商品和要素流動為核心,新一輪的全球化更加關註規則和製度的重塑。國內規則與國際規則的雙向互動對國際法的發展有著重要作用,而構建明確且富有吸引力的國內規則更會提升其對國際規則的影響力。因此,《指導意見》為保障我國對外開放提出的司法規則,既有利於我國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也有利於中國參與全球治理並影響國際規則體系的形塑。
另一方面,《指導意見》根植於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突出了全球治理中私主體的價值功能。不同於以往全球化過程中的國家主導性,近年來非國家行為體尤其是私主體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日益凸顯。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既立足於人類整體發展,也關註人類個體幸福,洋溢著人本主義的色彩。《指導意見》高度突出對中外當事人合法權益的保障,一方面強調平等原則,努力為中外當事人提供公開公平公正參與競爭、受到同等法律保護的市場環境,進一步貫徹國民待遇以保障私主體合法權益;另一方面尊重當事人意思自治,在管轄、法律適用、糾紛解決方式上賦予當事人更大的選擇權,從而發揮私主體的自主性。
統合各方面,增強司法保障對外開放的系統性
此次《指導意見》的出臺,是對長期以來人民法院支持和保障對外開放政策的有效總結,其通過對各方面工作的統合增強了司法保障對外開放的系統性。在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過程中,“一帶一路”、自由貿易試驗區、海南自由貿易港、粵港澳大灣區等各方面的建設都承擔著重要任務,而此次《指導意見》更是緊緊圍繞相關國家戰略展開設計,進一步突出了司法保障對外開放的基本立場,並在對外開放的不同領域全面強化了司法保障的重要作用。
首先,《指導意見》以服務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為抓手,深入推進涉外商事海事審判體系現代化建設。貿易與投資是加強對外開放並融入全球化的核心領域,其更是近年來我國經濟體製改革的重要方面。一方面,《指導意見》以推動完善涉外法律適用規則體系的建設為目標,在堅持準確適用國際條約、國際慣例等涉外審判的一貫立場上,進一步強調了我國參與國際條約製定和規則構建的重要性,更明確了擴大中國法影響力的目標。另一方面,《指導意見》聚焦涉外審判實際工作,在繼續發揮審判服務和保障跨境貿易專業優勢的同時,進一步強調涉外審判與互聯網等新興技術的融合,從而繼續發揮我國涉外審判工作的製度特色和智慧法院建設的長板優勢。在增強涉外審判能力的同時,《指導意見》也突出強調了多元化糾紛解決機製的重要性,既規劃了“一站式”糾紛解決的總體布局,也體現了對地方多元化糾紛解決機製發展的支持,激發了司法體製改革的活力。
其次,《指導意見》以優化營商環境為主線,增強對外開放各領域的司法保護力度。對標世界銀行的營商環境評估指標,優化本國營商環境是一項系統性的工作。近年來,我國營商環境全球排名顯著提升,其中人民法院的司法保障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指導意見》更是繼續將打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作為保障對外開放的工作主線,突出強調了在行政審判、知識產權保護、跨境破產和金融審判等領域司法審判工作的重要性。既明確了司法保障對外開放的重點領域,為各級人民法院發揮司法審判職能作出了指引,又將營商環境評估工作作為司法保障對外開放的動態化目標,力圖實現司法保障對外開放和優化營商環境的常態化與持續性。
明確大方向,不斷提升中國司法的國際影響力
在當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我們更要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和合作共贏理念,相互尊重各國自主選擇的發展道路和模式,秉持開放包容理念,堅定不移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維護多邊貿易體製,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隨著我國日益走向世界舞臺中央,中國參與全球治理的話語權與影響力也正在逐步提升,司法機關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的提升也將深刻影響一國的發展。因而,此次《指導意見》再次明確了司法在保障我國對外開放和參與全球治理中的基本方向,並突出強調了司法在化解風險、維護穩定和深化交流、擴大影響等方面的重要性。
其一,防範化解各類重大風險,堅決維護穩定的發展環境是人民法院司法審判工作不變的立場。司法作為化解糾紛並防範風險的重要防線,既關系到國內社會的穩定發展也關系到對外利益的有效維護。對外而言,《指導意見》指出要清醒認識我國對外開放面臨的國內形勢和風險挑戰,健全重大案件風險識別和防控機製。尤其在涉外司法工作中,要嚴格遵守國際法基本原則和國際關系準則,堅決捍衛我國司法主權和國家安全。對內而言,《指導意見》強調了保障國家安全和經濟社會秩序的重要性,重點打擊在投資、貿易、金融、電信網絡和知識產權等領域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尤其是在網絡安全保障上,更突出了對公民個人信息的保護和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構建。
其二,提升中國司法的國際影響力,離不開對國際司法協助的重視和國際司法交流的深化。在提升中國司法影響力的過程中,一方面強調在司法協助中對現有規則的充分利用,在文書送達、調查取證和民商事判決及仲裁裁決承認與執行等方面的開放與包容,尤其在互惠關系的認定上凸顯出司法的積極態度。另一方面,倡導在加強國際司法交流方面體製機製的構建和人才隊伍的培養。強調了人民法院與國際組織及外國法院之間交流平臺的構建,在合作交流中傳播中國法治聲音。“成事之要關鍵在人”,培養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法律規則、熟悉外國法律的涉外法治人才既關系到涉外審判水平的提高,更關系到我國涉外法治工作的發展。而這也為我國國際法學科建設和涉外法治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更為人民法院與法律院校的合作提供了契機。
總之,《指導意見》的出臺準確認識到司法服務和保障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使命任務。其立足新情況,反映了大變局時代中國司法所面臨的挑戰;統合各方面,體現了人民法院全方位服務和保障國家戰略的使命感與責任感;明確大方向,更樹立了人民法院下一步工作的目標,從而為全球治理法治化提供中國方案,發出中國聲音!
來源: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
作者:欧亿平台校長、教授 劉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