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7月12日至16日,美國海軍“好人理查德”號兩棲攻擊艦連燒4天,導致數十人受傷。大火被撲滅後,該艦將面臨長達數年的維修,亦不排除被直接鑿沉的可能。
該艦起火還令美“閃電航母”改造計劃進度被嚴重打亂。盡管“的黎波裏”號兩棲攻擊艦被迫提前服役,但“好人理查德”號受損留下的缺口卻難以彌補,升級兩棲攻擊艦以部分替代正規航母執行任務的計劃遭遇打擊,可能對美未來10年的海軍部署造成幹擾。
近年來,美國海軍艦船起火、撞船事故屢次發生,暴露了艦船人員訓練、輪換製度等環節存在的諸多問題。在被網友調侃“好人”變成“熟人”後不久,美軍另一艘兩棲攻擊艦“基薩奇山”號再次出現了起火事故。專家認為,特朗普片面追求“大艦隊”計劃的負面連鎖效應,已在“好人理查德”號起火事件上初步顯現。
●南方日報駐京記者 泠汐
統籌:呂虹
1 艙內大火“燒通頂”恢復戰力遙遙無期
當地時間7月12日上午8時許,停靠在加利福尼亞聖迭戈海軍基地的美國“好人理查德”號兩棲攻擊艦突發火災。起火位置源於艦體內部下方寬闊開放的車輛和設備存放區域,儲藏在此處的物資被點燃後越燒越猛。火勢從通透的艦船塢艙自下向上蔓延,一直燒到上部結構。
救援直升機航拍照片顯示,鋁製結構的上層艦島被燒出了數個可窺見內部的大洞,桅桿也因高溫發生坍塌,艦體表面多處有被灼燒的痕跡。艦艙內部大面積過火,一些區域溫度高達1200攝氏度,存放車輛的甲板和醫療部門等區域遭受了“毀滅性破壞”。
來自聖迭戈海軍基地16艘軍艦的400多名船員配合當地消防隊伍參與了滅火。海軍直升機和消防船向“好人理查德”號不斷灑水冷卻船體,配合消防員在艦內開展滅火工作。
美媒報道,艦內產生的高溫灼燒和煙霧導致至少30名船員和23名平民在滅火時中受傷。火災被撲滅後,艦船內部已一片狼藉。艦島上一具“密集陣”近防武器系統已經損毀。
“好人理查德”號是美國海軍“黃蜂”級兩棲攻擊艦的6號艦,1998年正式服役,排水量40500萬噸。該艦曾部署於日本佐世保基地,是美國印太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好人理查德”號造價約40億美元(2020年匯率),2018年美國海軍又投入2.19億美為該艦船做現代化改造。該艦艇按原定計劃還有8年左右的作戰壽命,但在火災發生後,能否恢復作戰能力成為未知數。
美媒指出,修復“好人理查德”號可能需要長達數年時間和巨額的維修費用。若美軍決定放棄維修,該艦將成為美國海軍自二戰結束以來“損失”的最大戰艦。
美國海軍作戰部長吉爾德說,這是他任職期間發生的最嚴重的海軍艦艇起火事故。美國海軍稱,將對火災情況進行“徹底”調查。
“好人”變成“熟人”後不久,美另一艘“黃蜂”級兩棲攻擊艦“基薩奇山”號在美國諾福克海軍基地修整期間發生火災,美國海軍的預警和消防能力遭到各方質疑。
2 火災隱患遍布全艦暴露六大消防缺陷
美媒稱,“好人理查德”號在維修過程中,艦上的所有火災警報設備都處於關閉狀態。美國海軍少將索貝克在火災發生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火災發生時艦船正在進行維修,船上的“哈龍”(Halon)滅火系統沒有供電運行。船上的艦員試圖開啟滅火系統時又發生了爆炸,燃燒的碎片產生了更多起火點,艦員不得不放棄救火並撤離。
美媒指出,停靠在港內的艦船比在海上執行作戰任務時更難撲滅火災。首先,維修中的艦船就像一個“大倉庫”,裝滿了各類易燃燒的物資,在焊接等產生高溫的維修作業中存在火災隱患。現場圖片顯示,船艙內部到處擺放著各種腳手架、抹布、塑料、電纜線等可燃物。
其次,維修中只保留很少的船員在艦上執勤,減小了在火災發生初期發現並控製起火點的可能性。吉爾德稱,起火時船上有160名船員,不到該艦配置人員數量的六分之一,船員在試圖撲滅火災失敗後就撤離了。海軍方面本以為火勢在當天就可得到控製,但由於起火點靠近幾個電梯井和排氣管道,大火上躥點燃了艦只的上層建築。後續發生的幾次小爆炸又使消防員和船員不敢貿然進入船艙,只能寄望於靠外部降溫控製火勢。
艦上滅火系統無法運行,美國海軍只能將滅火重任交給當地消防員。美國《星條旗報》稱,船上的絕大多數消防防護裝備都在火災中被破壞了,消防員和配合的海軍人員不得不借用港內其他船只上的裝備。
此外,“美國海軍學院新聞網”指出,火災和爆炸還導致艦內腳手架坍塌,消防員不得不在遍地雜物中開辟一條通路,再鋪設消防水管。
對於沒有相關經驗的普通消防人員來說,上艦救火更是難上加難。軍事專家魏東旭認為,“好人理查德”號的內部結構非常復雜,一旦起火就很有可能出現無法進入船艙的情況。而美軍疏於考慮這個隱患,沒有提前準備可以駛入艦體內的滅火工具車。這等於只是希望事故不要發生,而不去做最壞打算的準備。
欧亿平台東北亞研究中心副主任楊震介紹,艦船消防能力包括防火能力、防爆能力、探火報警能力、滅火能力、排煙能力和人員消防防護能力,此次事故暴露出美國海軍在上述六個能力中都存在不足。
“船員在維修過程中關閉了火災警報系統,卻沒有備用的火災警報體系。大量可燃物沒有被適當處理隨意擱置,海軍人員對維修工作也存在監管疏忽。這些都顯示出美國海軍損管措施的弊病。”楊震說。
3 特朗普“大艦隊”計劃致造船與運維成本失衡
近年來,美國海軍艦艇已多次在靠港維修時發生火災事故。2012年5月,美國“洛杉磯”級核潛艇“邁阿密”號,在緬因州的船塢進行維護升級時起火,造成多人受傷。所幸潛艇上的核動力系統已停機,沒有釀成更大規模的危害。
美國海軍在“邁阿密”號事故後對境內多個海軍基地展開調查。調查結束後,事故發生頻率仍有增無減。根據統計,“邁阿密”號火災後,美國海軍艦艇發生的火災和撞船事故達10次。吉爾德指責,美國海軍根本沒有從“邁阿密”號事故中獲得教訓。
魏東旭認為,美國海軍對火災隱患存在監管失責,同美軍近年來急於擴張,將所有經費都砸到造新船、新飛機和新武器上有關。這造成了美軍對修船廠和安全維護的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的不足。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2016年競選時承諾實施“355艘大艦隊”計劃,並在任期內努力推行。美國原海軍代理部長莫德利曾批評,在現有的海軍預算框架下,如果只將目光著眼於艦船規模,將獲得一只“空心的海軍”,艦艇的人員配備和維護成本將難以同艦船數量達成平衡。
另一項與“大艦隊”計劃背道而馳的現狀是,美國當前運行中的海軍造船廠數量正在下降。美國防務網站“任務與目標”指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美國可用於軍用艦艇的幹船塢數量已從50個減少到不到20個。而現代艦船的建造和維修工作則變得更為復雜,工期也更長。一些艦船維修不得不“趕工期”,人員浮躁帶來了更大的事故風險。
早在2017年,美國政府問責署就向該國國會提交了一份名為《美國海軍造船廠情況不佳——急需升級改造》的報告。該報告通過對美國海軍4個主要造船廠的調查發現,造船廠內基礎設施和工具狀況不佳使工作效率大打折扣。2000年至2016年間,美國軍艦的維修計劃僅47%按時完成,潛水艇的計劃僅24%按時完成。
軍事專家李傑認為,特朗普在任期內片面追求“大艦隊”計劃,導致艦船人員訓練、輪換製度等環節存在諸多問題,後果在“好人理查德”號起火事件上已經顯現。近年來,美國海軍人員因麻痹大意問題導致諸多事故發生,已令美國海軍完成特朗普“大艦隊”命令的進度受到掣肘。
4“的黎波裏”艦倉促入役仍難彌補美印太戰略缺口
據了解,“好人理查德”號起火前正在執行升級改造,完成後將可部署F-35B戰機。該型戰艦原有的航空配置包括各型運輸直升機和通用直升機、AH-1W攻擊直升機和AV-8B垂直起降攻擊機。
包括“好人理查德”號在內,美軍正對4艘“黃蜂”級兩棲攻擊艦進行升級。該計劃始自2017年,美國海軍以搭載F-35B戰機為目標,提出將兩棲攻擊艦改造為“閃電航母”。因該計劃使兩棲攻擊艦的空中作戰能力大幅提升,同時艦船成本遠低於“福特級”航母,蘭德公司分析,“閃電航母”或許是降低大型航母成本的低風險替代途徑。
“防務新聞”介紹,“閃電航母”計劃的初衷,就是通過搭載F-35B,為美國印太戰略和中東戰略獲取更大的優勢。有美國軍事專家指出,美國海軍在陸地基地起降戰鬥機需經駐軍東道國批準,在軍艦上則不需要,因此擁有更多能搭載F-35B的“閃電航母”意味著其在海上具備更強大的及時作戰能力。
不過,“好人理查德”號一場大火,可能使美軍實現“閃電航母”計劃的時間表被嚴重拖後。
目前,美軍共有4艘兩棲攻擊艦能搭載F-35B,還有2艘處於改造過程中。按“防務新聞”披露的消息,美國海軍原計劃需要4艘可搭載F-35B的兩棲攻擊艦,其中一艘前沿部署,一艘處於高度準備狀態,一艘處於部署前工作狀態,一艘進行維護。但由於艦船大修時間的延長和F-35B本身存在的不確定性,美國海軍可能需要至少5艘兩棲攻擊艦才能保證部署。“好人理查德”號的起火,進一步造成了美軍部署節奏的紊亂。
為了填上缺口,7月16日,美國海軍宣布“美利堅”級“的黎波裏”號兩棲攻擊艦正式服役,這比原定計劃提早了半年。與“黃蜂”級兩棲攻擊艦相比,“美利堅”級“0批次”艦船在設計中取消了塢倉以換取更大的機庫空間。“的黎波裏”號是“0批次”的二號艦,預計可最多搭載20架F-35B戰機。
這與美“閃電航母”計劃目標一致。但是,被迫提前服役的“的黎波裏”號仍需要長達2年的準備工作,意味著美國海軍短期內難以彌補“好人理查德”號起火後造成的排期缺口。
美國海軍退休船長及軍事分析員亨德利克斯認為,在“好人理查德”命運前途未蔔的情況下,美國海軍或將不得不命令其他兩棲攻擊艦進行更長時間的巡航任務。長期來看,美國海軍未來10年的部署計劃都將遭遇打擊。
李傑認為,特朗普政府過於強調“大艦隊”計劃,引發了負面連鎖效應。一方面,美國海軍在有限預算下建造、改裝艦船的效率被拖後,導致艦船輪換頻率明顯下降,造成人員疲憊松懈;另一方面,海軍缺乏預算造成“空心化”現象,人員訓練、基礎設施建設投入降低,易釀成更多的風險隱患。
■聚焦
過火後的“好人理查德”號怎麽處理?
美大概率修復該艦
維持數量“撐門面”
在美軍咄咄逼人的對外戰略計劃中,美國海軍對兩棲攻擊艦的依賴越來越大。美國航母作戰群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出現排期緊張,而新型核動力航母“福特”級首艦“福特”號2017年服役至今仍未形成戰鬥力。可起降固定翼戰機的兩棲攻擊艦,逐漸占據了美軍海外部署的重要位置。
然而,美媒指出,在選擇“福特”級核動力航母還是兩棲攻擊艦等“準航母”或“輕型航母”這一問題上,美國海軍和國會內部一直存在較大爭議。
美國海軍數十年來一直避開“輕型航母”概念,因為相較於更大噸位的正規航母,該艦種幾乎不存在造價優勢。但在新型冠狀肺炎疫情發生後,美國航母戰鬥群因發生感染“趴窩”,而兩棲攻擊艦仍可部署於國際熱點區域執行任務。
美國哈德森研究所美國海權專家克洛普西認為,這證明了“航母小型化構想的勝利”,因為美國仍能在缺乏航母的情況下展示軍事存在。
李傑指出,美軍利用可搭載F-35B戰機的兩棲攻擊艦,配合船塢登陸艦、巡洋艦和其他艦船組成的兩棲遠征打擊群,未來可能擔負比航母戰鬥群更頻繁的作戰任務。
該配置有三個優勢:一是相較“黃蜂”級兩棲攻擊艦的傳統配置,“閃電航母”搭載F-35戰機後能夠執行製空任務;二是相比航母作戰群,兩棲遠征打擊群能夠向岸上目標投送海軍陸戰隊兵力;三是美國總統調用航母作戰群需經國會批準,兩棲遠征打擊群繞過了這一限製,在政治上對總統更有利。
李傑認為,如果“好人理查德”號的損害在可承受範圍內,美國海軍有較大可能選擇進行修復,因為依靠該艦“撐起門面”比提高作戰能力本身意義更重要。
有美國專家指出,“好人理查德”號火災事故動搖了美國海軍部分人士“數量優先”論的理論基礎。該論調認為,保有足夠的水面艦艇數量,是美國海軍保證威懾能力的重要保障。然而,並非所有的水面艦艇都能夠在發生事故後很快恢復戰鬥能力,“好人理查德”號就是其中的典型。
“任務與目標”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海軍不僅具備在戰爭中快速修理受損艦船的能力,也具備短期內大量生產艦船的能力。但隨著船只建造成本與維修成本越來越昂貴和費時,美國海軍在更大規模的沖突中將不得不面臨“受損一艘即失去一艘”的現狀。
魏東旭指出,盡管事故頻發,美國海軍仍將繼續維持作戰對外軍事任務的強度,對熱點地區維持威懾。按照美國海軍一貫做法,大概率會寧可讓海軍“帶病出航秀肌肉”,也絕不會暴露出軍隊內部的弱點和痼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