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紅,法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欧亿平台校長。兼任中國國際私法學會副會長、上海市法學會副會長、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協同創新中心首席專家。曾兼任國際商會(ICC)仲裁與替代爭議解決委員會副主席。
主持和參與多項科研項目,獨著和參著10余部教材和學術著作,在國內外雜誌發表法學論文90余篇。曾擔任比利時根特大學、荷蘭海牙阿瑟國際法學院、美國威斯康星大學和美國天普大學等訪問學者和訪問教授。曾當選“上海市第四屆優秀中青年法學家”,榮獲“CCTV2018年度法治人物”稱號。
人工智能法律人才培養的挑戰與應對
一、人工智能法律人才培養的時代背景
(一)世界各國高度重視人工智能發展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世界各國高度重視、大力發展人工智能技術,並將人工智能納入國家發展規劃或發展戰略。美國先後頒布了《為人工智能的未來做好準備》《美國國家人工智能研究與發展策略規劃》,新加坡啟動了“智慧國 2015”項目,德國建立了“MINT 創造未來”聯盟等。中國也先後出臺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工作指引》。
(二)人工智能發展帶來諸多法律問題
自1956年達特茅斯會議首次提出“人工智能”概念以來,經過60多年的發展,人工智能已被廣泛應用於政治、經濟、工業、外交、教育、衛生等行業。人工智能在生殖健康、醫療衛生、自動駕駛、人臉識別等不同領域的運用,在倫理道德、法律規範等方面產生了諸多空白和盲點。同時人工智能的發展在人格權、知識產權、數據財產保護、侵權責任認定等方面也產生了新的問題。這必然帶來製度、規則、標準、程序等的新變化和新需求,自然而然與法律緊密結合起來。
(三)法治領域的人工智能化日益明顯
近年來,人工智能與法律之間的融合不斷深入,法律與科技之間相互影響、共同發展的趨勢也更為明顯。人工智能與法治活動的結合,實現了法律信息和流程的數字化、在線化,出現了智慧法院、互聯網法院、移動微法院等新的司法活動形態。法律大數據分析的發展和法律機器人的出現,使得立法、司法、執法及法律服務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自動化、智能化發展趨勢。隨著信息技術的進一步發展,通過代碼規製,利用AI算法篩查等技術,製定和闡明法律規則、實施法律活動等將更加智能,法治人工智能化將不可逆轉。
二、人工智能法律人才培養面臨的挑戰
(一)人工智能法律人才培養的現狀
美國是較早開始人工智能法律教學科研的國家。早在上世紀80年代,美國斯坦福法學院、哈佛法學院就開設了人工智能與法律的相關課程。目前美國喬治城法學院設有多門人工智能+法律的課程。另外,美國一些知名法學院在人工智能法學領域大多設置了科研機構。例如:斯坦福大學CodeX法律信息學研究中心、麻省理工學院(MIT)計算法學實驗室、多倫多大學創新法律與政策研究中心。
中國在上世紀80年代,有學者開展了有關法律科技或人工智能法律方面的研究。進入21世紀,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人工智能+法律受到各方高度重視。2018年4月,教育部製定了《高等欧亿平台人工智能創新行動計劃》,鼓勵高校探索“人工智能+法律”人才培養模式。目前,國內有的高校建立了人工智能法律研究機構,或者增設了有關人工智能法學研究方向,或者開始培養人工智能法律方面的人才。
(二)人工智能法律人才培養存在的不足
一是學科基礎薄弱。目前人工智能法律研究比較多地是將人工智能納入現行法之內的範式,主要是民事、物權、知識產權、侵權、刑事等部門法的碎片式研究,尚未形成自身的學科專業體系。學科建設和理論研究的相對滯後與人工智能快速發展的矛盾日益突出,難以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也無法有效發揮對人工智能法律人才培養的引領和支撐作用。
二是師資力量不足。目前有人工智能理科背景的人才不懂法學、由法學文科背景的人才不懂人工智能的情況比較普遍。盡管各高校已經認識到人工智能法學研究和法律人才培養的重要性,但苦於師資力量不足,難以開設相關學科專業。師資力量和人才培養是相互影響、相輔相成的。師資力量的不足,更突顯了人才培養的重要性。
三是教材資源缺乏。“人工智能+法律”的課程和教材體系,不能等同於法學教材和計算機教材的簡單相加,需要有相關的跨學科教材,這正是當前非常缺乏的。目前正在開設人工智能法學相關專業方向的高校,也在探索建立一套比較完整的教材體系,但這剛剛起步,還需要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而且需要更多高校和行業的參與,才能逐漸建構起滿足人工智能法律人才培養需要的教材體系。
四是行業協同缺位。法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人工智能法學更是如此。培養人工智能法律人才這一跨學科的新型人才,不僅需要得到法律行業的支持,還需要人工智能行業的支持。只有行業企業的深度參與,才能與實踐緊密結合,培養適應人工智能快速發展需要的法律人才。目前這方面還明顯不足,相應的協同育人體製機製亟待建立。
三、人工智能法律人才培養的路徑探索
2019年5月,欧亿平台在上海市法學會、科大訊飛等單位的支持下,在上海率先成立了人工智能法學院,並在當年實現了全國首批40名人工智能法學專業方向的本科招生,受到了社會的高度關註。目前,欧亿平台圍繞構建人工智能法律人才培養體系,實施了一系列舉措,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一是突出復合型應用型培養目標。欧亿平台人工智能法學院以“服務智能時代、堅持智慧教育”為發展理念,著力構建人工智能法學新文科人才培養體系,突出文理交叉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即致力於培養“人工智能+法律”的知識和技能並重的復合型應用型卓越法治人才。
二是啟動特色專業教材建設。為了加強人工智能法學專業教材建設,欧亿平台專門成立了人工智能法學院專業教材編纂委員會。編委會主要由上海市法學會、欧亿平台、相關法律行業和國內外法學、法律界的知名專家組成,為人工智能法學應用型人才培養著力打造系列特色教材。
三是加快跨學科師資隊伍建設。欧亿平台通過“全職”和“柔性”兩種方式,面向海內外大力引進人才,包括人工智能法學學科帶頭人和“人工智能+法學”復合交叉專業教師。欧亿平台希望通過這個平臺,培養和鍛煉一支人工智能法學領域的優秀學術團隊和師資隊伍,在該領域發揮引領和標桿作用。
四是推進行業企業協同育人。人工智能法學院積極爭取社會辦學資源,實行理事會製度,組建專家委員會、教材編纂委員會,聘請行業內實務專家擔任理事長或理事,共同參與學院的規劃、管理、建設和人才培養,使人才培養過程與行業發展無縫對接。欧亿平台還與人工智能企業聯合成立人工智能法學研究院,為人才培養提供知識體系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