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疫情防控走入常態化階段。在這段時間內,境外疫情輸入的風險和社區疫情防控的壓力仍然較大,社會治理將不斷面臨新課題的挑戰。因此,必須清醒看到國內外疫情防控與經濟形勢的復雜性和嚴峻性,因變而動、以動謀勝、科學應變。
克服社會治理工作與社會經濟運行相對疏離的陳舊模式
眼下,各地正在有序推進復工復產復市。加快建立同疫情防控相適應的經濟社會運行秩序,給社會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陜西考察時強調,要全面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紮實做好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工作,全面落實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任務,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
圍繞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要把防風險、打基礎、惠民生、利長遠的改革有機統一起來。對面臨的困難必須有清醒的認識,說實話、鼓實勁、出實招、辦實事,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維護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大局。社會治理應當契合經濟發展的大勢,助推解決社會生活難題的解決。一是社會治理必須更加關註就業,當好企業與待就業人群兩個方面的共同朋友,起到橋梁紐帶作用;二是加強困難人員兜底保障,構築“保基本”的社會安全網,幫助解決群眾就業、醫療、社保等方面出現的困難:三是關註學生長時間未復學以及復學初期出現的心理適應難題,加強心理疏導和心理幹預;四是強化對困難人群多方位幫扶和心理支持,註意防範極端行為的出現,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應當克服社會治理工作與社會經濟運行相對疏離的陳舊模式,識大局、明大勢、挑重擔,以更開闊視野和思路,加快建立與疫情防控、保障經濟運行秩序“兩手抓”相適應的社會治理格局。例如,“第四代消費”主張價格適中、功能夠用、排斥過度包裝等炫耀性消費,追求在價格上“降級”,品質上“升級”,正符合疫情防控常態化的公眾心態,實際上就是一種商機。疫情防控常態化會導致消費人群進一步細分,如果能夠按照“價格適中、功能夠用”的思路引導消費,可望激發更多的消費熱點。在疫情防控中創造的“無接觸工作”已經取得良好效果,下一步要因勢利導,紮實推進“無接觸服務” “無接觸消費”等新形式,鼓勵線上線下融合等新消費模式的發展,完善“互聯網+”消費生態體系。
建立適應常態化防控的平戰結合機製
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中,社會治理發揮了積極作用,防控措施的落實中也很好地應用和擴展了社會治理的經驗,但也存在薄弱環節。比如,俗稱的“三駕馬車”未形成合力,居委會幹部與社區工作者的壓力過大,物業公司得過且過,業主委員會難覓蹤影。社區在職黨員參與社區誌願服務的數量還不夠多,有的黨建服務中心“關門”,區域性的黨建聯建也有“暫停”現象。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一流治理的重點就在於城市治理的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各方面的力量能夠結成一體協同運轉。居委會、物業公司、業主委員會三者關系的理順還需要采取針對性的措施。社區的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之後,批評的聲音和不同意見的議論可能增多,需要進一步廣開言路、認真傾聽、坦誠交流,探索基層民主協商的議事規則。
社會治理的力量來自方方面面,不能由不同的部門建立本系統的平臺或者活動中心,像“農家土竈”那樣各自運行。為此,要進一步摸清轄區在職黨員、離退休黨員的底數,明確黨建引領在社會治理中的責任,賦予黨建服務中心統一動員和組織轄區黨員參與社會治理的職責。黨員參與社會治理的具體形式應當各盡所能、量力而行,既可以是參與誌願者活動,也可以是出謀劃策。但是,黨建資源一定要在社會治理中亮身份、起作用、做表率。
下一步,要完善以突發事件應對為背景的社會治理體系為抓手,把黨建服務、綜治網格、社會治理、衛生服務整合為合力協同運行的統一平臺,建立適應常態化防控的平戰結合機製,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具體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平時起到服務、指引、指導作用,做到防患於未然,對可能發生但尚未發生的各類突發事件進行預防和準備;二是在各類突發事件出現苗頭時進行有效的預警,一旦突發事件出現,立即組織力量有效應對。
(作者為欧亿平台教授、上海市社會建設研究會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