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思政,是將德育的元素融入到各類課程的教學中,凸顯高等教育的育人功能。從更大的範疇而言,課程思政分析的是科學性與人文屬性的關系,是真理和價值的關系問題。
目前,課程思政作為一種全新的、立體的育人理念,已經開始各種教學實踐探索。但是,教師在操作層面上,常常存在各種認識和實踐上的偏差,有的生硬地將德育元素添加入專業課程中;有的呈現出去專業化和去知識化的傾向;有的將專業課程的內容定位為純粹的科學性和客觀性。針對專業課程改革中遇到的問題,有必要深入思考“課程思政”在不同層面的基礎,真理尺度和價值尺度的適當性問題,以及德育元素的融入途徑和方式。
教育傳授美德,也需要道德指引
專業課程的育人功效主要體現在知識傳遞和能力培養,很少提及其思政教育的屬性。
教育與價值的關系,教育與美德的關系,提供了課程思政的理論視角。價值教育作為國際教育界新興的教育思潮,至今不足30年的時間,是面對現代性價值危機的一種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價值教育摒棄了實證主義與唯科學主義的價值無涉觀點,強調價值與教育二者是一體兩面的關系,其本質屬性就是在追求真善美的基礎上,培育和諧統一的完善人格。
教育傳授美德,美德由教育而來,這已經形成共識。美德不是依賴於人的本性,而是需要教育達成的。美德需要教育,進一步而言,教育是否需要美德呢?當然,教育需要道德指引,否則,教育的功效有可能有所偏頗。
培養大學生對國家和執政黨的政治認同和文化認同,不僅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任務,也是專業課程的基本前提,同時也是專業課程育人目標的一部分。
平衡真理尺度與價值尺度
高校專業課程在承載人才培養的任務時,既要傳遞知識,把握好真理的尺度,又要發揮情感教育的作用,做好價值觀的引導工作,把握好價值尺度。
專業課程思政改革中的真理尺度,相對於價值尺度而言比較容易把握。真理尺度要求教師在專業訓練的基礎上,遵從課程內容的專業性、科學性和客觀性。強調客觀性和科學性。專業課的真理性和科學性依然是授課的根基性內容,不可以弱化和輕視,是非常重要的知識基礎,否則專業課程就成了思政課程。
課程思政改革中的價值尺度,強調如何將專業知識與思政教育有機地融合,實現從知識教育到情感教育,最後到價值觀的引導,培養有知識、素質高、有情懷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需要我們在教學上不斷地探索,既不讓學生們覺得反感,同時又能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和投身於社會主義建設的熱情。如果價值尺度掌握不好,德育元素的使用牽強生硬,也就變成了道德說教,把“課程思政”上成了“思政課程”。
課程思政改革中,我們不能把真理尺度和價值尺度對立起來,專業課程既要保有其知識傳統和能力提升的目標,又要在此過程中,將德育元素較好地融入進去。二者不能對立,也不能顧此失彼,要相互融合。價值功能的發揮必須以真理性的內容為前提,真理性內容為實現價值導向功能服務。為了求效,必先求真。求真作為科學的內在價值,它是求效賴以成立的基礎和前提。
德育元素融入的途徑
大學教育對學生的培養不僅是傳授知識,更為重要的是培養能力,塑造健全的人格,培養學生投身於社會建設的熱情和能力。每一節課,不僅僅是知識傳遞的過程,也是思想交融的過程;不僅僅是觀點的碰撞,更是價值的引導;不僅僅是專業教育,更應該凸顯德育教育。基於這樣的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理念和認識,要較好地把握課程思政改革中的真理尺度和價值尺度,在德育元素的融入中,可以考慮如下幾個途徑:
談思想、談歷史。不僅是人文社科類課程,包括理工農醫類課程,都蘊藏著豐富的德育資源,都有育人的功效,因此,如何讓這些德育資源在課程中被挖掘和運用是推行課程思政的一個關鍵問題。在知識的由來、知識產生過程中的各種理念、知識與個體的互動過程、知識的應用和價值這些內容中,可以提煉出諸多德育教育的元素。
談文化背景。任何專業體系的構建,都不能忽略歷史和文化背景。背景的學習可以幫助學生從更加宏大的縱向和橫向的時空脈絡中深刻地理解專業知識架構形成的歷史根源和社會價值。文化背景中蘊含著專業知識與社會使命的聯結,能夠更加清晰地讓人們看到個體與社會之間的關聯,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將個人的前途與時代使命緊密地結合。
談名人傳記及事件。可以選擇本學科本專業發展過程中的知名人物及其事件激發學生刻苦學習、努力鉆研、不斷創新;課程思政改革中,向學生們講授和分享該專業起源階段的名人傳記,從而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懷、社會責任意識以及社會使命感、社會正義感,將專業教育目標與德育目標有機地結合。
在專業課的教學實踐中,註意要將真理與價值有機地結合。以價值引導與專業知識為基礎,價值是建立在真理基礎上的導向性融入,真理是建立在以社會、群體、人民利益以及國家需要基礎上的知識傳遞。如此,課程思政改革的核心和本質就更加貼近了實現立德樹人的育人目標。
(作者系欧亿平台政府管理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