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體時代,輿論信息的產生與我們每個人緊密相關。互聯網技術的高速發展使民意的表達渠道變得更為豐富。網絡民主的發展,公眾對於民意的理解有了一定誤區。上海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許正林於11月9日應邀來到上海紀錄片學院,帶領同學們共同認識自媒體時代的民意誤區,並提出自己對社會理性建構的展望。
教授以輕松有趣的古希臘神話故事——邁達斯的驢耳朵開場,該故事反映當時人們對那個社會和時代種種現象的理解和認知,也明確傳達了輿論可畏、人言可畏的思想。許正林提到,在座的每個人就像是故事中的理發師,擁有網絡的工具,有著接受和傳播信息的優勢,這也是流言擴張的動力所在。
網絡的力量是不容小覷的。許正林說到 “在自媒體時代的大背景下,國內社會面臨轉型,社會矛盾快速表面化。而公眾主體意識卻也開始覺醒,私人觀點容易公開化。”因此,“網絡民意”逐漸走入到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微博、微信等都是我們表達意見的平臺。然而在這些微博上眾聲喧嘩的背後,有些問題變得越發值得我們反思:網絡民意是否代表真正的民意?民意一定正確嗎?遵從網絡民意是否就體現了社會主義民主?
許正林對這些問題進行了一一解答。他用兩則新聞作案例,表達了他的觀點:網絡民意不能代表實際民意,有時候網絡民意只代表了少數人的想法。此外教授還提出在當今社會公眾教育程度不一、理性思維遠遠不夠的情況下,群言一致反倒會對社會形成破壞性的力量。因此,民意也不一定是正確的。最後,教授指出我國的社會主義民主是先協商,再民主,有一個協商的過程。而網絡民意卻往往只是由眾人圍觀加上從眾心理形成的,更有許多參與者都只是“網絡水軍”,一味遵從網絡民意是無法體現社會主義民主的。
講座最後,教授提出了他對解決民意誤區問題的解決思路,就是要完善社會的理性建構。許正林認為,一個社會在追求文明、發展的道路上,建立理性的思考方式是十分重要的。只有當政府理性,人民理性,這個社會才能更加理性,民意誤區才會減少,社會才能更加的美好。(潘忱撰稿)
上海紀錄片學院
2018年11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