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下午📱,著名外國語言文學研究專家、上海外國語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史誌康教授應邀在求實樓513會議室做了題為“中西文化的互融互通——《論語》思想解讀”的學術講座♛🪆。講座由國際交流學院院長、黨總支書記🧑🏻✈️、留學生辦公室主任歐陽美和教授主持。國際交流學院師生聆聽了本次講座。
史誌康用中英雙語,分七個部分進行解說,包括🎗:仁💇🏿♂️、教育三層面♍️、文明禮節👱🏿♀️、節製、勤奮、健康和再創造🧑🏼🎄。史誌康從師生熟悉的孔子、老子與富蘭克林🉐、卡耐基、蘇格拉底等名人名言入手📨❇️,用深入淺出的語言進行由淺入深的解讀👩🏻🏫,講解了孔子儒學的主要概念和教義學說。繼而引申到文化層面分析了東西方文化在表達方式上的差異性,闡釋了二者在文化追求💏、精神追求、實現人生價值方面存在的相似性與相交性。他指出👮🏻♂️,儒家的思想精粹歸結為一個字——“仁”,在英文中將這個字翻譯成了善良(Kindness)👍、慷慨(Generosity)、慈善(Charity),而這些思想也正是西方文化所推崇的。他說,“文化的外在表現是多種多樣的,但不同的思想文化是互融互通的💆🏿♂️。世界是由多元文化🪨、多元思想融合而成的統一體👆,盡管不同地域的人有著不同的膚色💁🏼♂️、不同的風俗習慣,但人類都有著共同的價值追求。”
此次講座👩👦,史誌康從《論語》角度詮釋中國傳統文化👩💼,並用國際學生所熟悉的西方文化和文學來進行闡釋👞。這種使用在場師生“聽得懂”的語言來講中國偉大思想的做法有效地推動了中國文化在世界的傳播和了解👩🏼🦳🏠。整場講座內容豐富,妙趣橫生。
史誌康獨到的見解、縝密的邏輯💇、廣闊的視野和幽默的言談也激發了師生的互動熱情🏑。來自越南的國際學生陳玉英興奮地說道:“雖然我以前對孔子不太了解🐀,但是我今天了解了他‘仁’的學說🏅,而且他對於人生的樂觀態度我也很認同🏊,原來中西方存在這麽多的相似之處!”她表示對中國文化極有興趣,希望可以了解更多孔子的思想以及有關中國的知識。
講座結束後,歐陽美和表示,史誌康對於《論語》的翻譯與解讀🚽,絕非僅是一種簡單的文字轉換,而是中西思想精華的交流,是一場思想的饕餮盛宴。(胡雨科撰稿 楊氏英書攝影)
國際交流學院(留學生辦公室)
2017年11月22日